老人们可能还记得,很多年前酱鱼酱肉就是大家为了把鱼、肉保存得久一点,调料很简单,有酱香味就好。现在大家口味都杂了,辣一点,麻一点,不要太咸的鲫鱼才更受欢迎。
这个结论,是灵隐天外天做了30多年厨师的钟民在尝过了117社区七位厨房高手做的酱鲫鱼之后得出的。
12月1日刊登了117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酱鲫鱼比赛,7位选手按自己的咸淡口味做出了各种味道的酱鲫鱼。经过几天的风干,7条鱼上了蒸锅,端到了本报邀请的两位评审面前。很多被酱鲫鱼香味吸引来的居民也自
发形成了评委团,在自己心中为酱鲫鱼打了分。
用筷子戳戳,肉已经松了,赶紧出锅。用剪刀剪成小块,立刻被手拿牙签的大伯阿姨们一顿哄抢。连小孩子也上场了,小手里拿着鱼块一边吃一边伸手还要。我们的摄影记者只能一边拍照一边流口水,一位好心的阿姨急
忙劝:“小伙子你别只顾着拍照,不然,一会儿只有鱼头剩给你咂咂味道了。”
不一会儿,大家嘴里的话就由“真鲜真好吃”,变成了“空口吃到最后都只剩咸味了,要喝口水,再吃下一块”。最夸张的是有人说:“最好是带着泡饭来,一口泡饭一口鱼,这样嘴巴肚子都舒服。”
记者发现沈阿姨做的最老底子的只靠酱油调味的酱鲫鱼,被抢得最快,大伙说因为口味比较淡。重庆小伙薛盛松和军嫂宋宝奎的麻辣味酱鱼也颇受好评,抢了个精光。
谁家的鱼口味最好?本报请来的评委专业厨师钟民和三台山社区马大嫂陈京胜,都不敢下结论。最后,凡是来吃鱼的市民都来投票,吴芬兰阿姨的鲫鱼以微弱优势获了最受欢迎奖。 |